日前,国家电网相关数据平台公布了国网区域内各省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数据。
2023年前五电池厂家总出货量达到近182GW,相比去年上半增长近 56%。大区市场仍然以亚洲(24.5GW)与中东(11GW)占据最大份额。
然而,下半年随着TOPCon扩产逐步落地爬坡,产能的严重过剩与技术迭代转型上,PERC电池片需求快速萎缩,价格呈现跳水般的超跌,年末厂商面临严重亏损,毛利水平达到-11%,企业纷纷关停自身产线以减少亏损。观察前五专业电池厂家逐步导入 PERC的182矩形规格,并以微矩形 183 系列为多,至于 N 型 TOPCon 部分,微矩形 183 与 191 系列厂家在 2023 下半年也开始陆续出货。此外,在矩形尺寸上,2023年仍因为硅片尺寸的混乱与不统一,以及当前光伏供应板块处于行情相对萎靡时期,许多专业电池厂家对于升级工装夹具保守看待,厂家更倾向于导入微矩形尺寸如182.2/183.5/183.75等第二名依旧是爱旭股份,持续深耕ABC系列产品。在光伏产业当前的周期底部时期,能够打破同质化竞争、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供更高质量产品的企业终能长久发展,屹立不摇。
182/210 尺寸为主 矩形尺寸成为新趋势在尺寸方面,本次调研前五厂家出货量以大尺寸M10, G12占据主要份额,根据 InfoLink统计,泛M10, G12尺寸前五出货分别达到133GW(73%)与43GW(24%),大尺寸市占率达到97%,至于M6及以下尺寸占比萎缩快速,前五出货仅剩 3% 左右,预期在小尺寸产线逐步关停下,2024 年市占率将持续萎缩。PERC 电池仍为出货主力TOPCon电池迭代接棒根据本次统计,2023 年 PERC 电池片出货达到146GW,PERC电池片仍是主要的出货增量;TOPCon电池片在下半年开始加速放量,前五厂家累计出货35GW左右,出货占总量约19%;HJT与背接触电池片则由于生产厂家主要以自用为主,前五厂家对外出货尚少;至于较少关注的多晶电池,2023年也仍然维持小众的市场份额,全年出货量超过1GW,终端产品主要以海外地区如:印度、土耳其等地消纳为主。新增退役军人就业1.54万人、残疾人就业1.37万人。
(三)对外开放合作打开新局面。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模式,满足居民合理消费信贷需求。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提高亩均投资、亩均效益、亩均税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全面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性落实国家支持云南加快建设辐射中心的意见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等重大政策,把区位、资源、生态、劳动力等优势整合塑造为综合优势,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加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绿色农资集成推广,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稳步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完成粮食、大豆、油料播种任务。完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品牌传播矩阵。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领导下,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新篇章。双提升工程建设任务全部完成,136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质达标,16个州(市)达到新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血吸虫病历史性实现传播阻断。培育10个文化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级影视基地、视听产业园。健全中小学校长教师四级培训和教研体系。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加快构建覆盖全灾种、全过程、全方位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防范遏制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基本公共服务还有短板。完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坚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跨境违法犯罪,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
压降融资平台公司数量,推动分类转型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一)准确把握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的重要要求,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质与量的协调增长。
做好开发区国家公告目录修订,加快培育7个千亿级省级开发区,做强9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围绕四大支撑性工程,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发展绿电+先进制造业,培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云南制造品牌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加大保交楼工作力度,妥善解决涉及民生的存量烂尾楼问题、严防新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抓好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双拥、退役军人等工作。对此,我们将综合施策,有力应对和解决。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高新技术企业超3500户。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亚运会参赛成绩历史最好。大力培育新材料、稀贵金属、先进装备制造、光电等新兴产业,布局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低空经济、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打造新时代强边固防升级版。加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各类开放平台政策叠加、联动发展。(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成功举办南博会、旅交会、产业转移系列活动等,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7%。花卉、中药材等育种创新水平全国领先,云岭农科110创新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有机农产品获证数居全国第2位,打造6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4万亿元。
推动绿色铝向精深加工和终端制造延伸产业链,产值达到1300亿元。加速硅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布局,增加值增长15%。
恢复和新增耕地350万亩,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80万亩。力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8%,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80%。
抓好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特别是超期未开发土地处置,确保闲置土地总量下降、处置比例提高。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营商环境还要持续优化。
(五)准确把握必须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重要要求,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实践。搭建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实体化运营和组织中心,推进中老泰引领示范通道和中缅通道建设,配合做好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联通,打造智慧口岸云南标准,推动跨境多式联运常态化运行,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新建改造300万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
全力抗大旱防大汛,安全处置33起森林火灾,有效应对17轮强降雨。向所有关心支持云南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和兄弟省区市,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二)着力稳投资促消费,持续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强化产业投资主引擎地位。强化普法强基补短板,推进护校安园和防学生溺水等行动,开展民生诉求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起底整治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风险隐患,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再创新高。
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加强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